茶物語.聯乘品牌
-
《粵東磁廠》
聯乘器物從廣彩到港彩的手繪工藝
《粵東磁廠》於 1928 年開業,是香港第一間較有規模的手繪瓷器廠,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粵東磁廠》當年以製作傳統手繪「廣彩」瓷器聞名,但因為匯合了本地的中西文化,而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港彩」風格。其中最經典的作品,是當年為港總督麥里浩夫人繪製的餐具,那款裝飾圖案後來更被專稱為「督花」。時至今日,《粵東磁廠》的老師傅仍在默默耕耘,在瓷器上一筆筆地手繪出各種姿彩。
-
石家豪
聯乘器物香港當代工筆畫藝術家
石家豪是1970年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是本地藝術發展的重要旗手之一。其創作手法以中國工筆技法為繪畫基礎,再發展出素描、油畫及拼貼等形式。作品則多以人體為敍事的母題,透過度身訂製的諸般服裝,向當代人世的身份議題作出種種質詢。其作品更被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收藏,包括香港藝術館、香港西九M +視覺文化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及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等。
-
《天然有機農莊》
聯乘器物栽種改變人生的桑葉茶
位於坪洲的《天然有機農莊》,由日本人品川一誠主理。年近80歲的他,起初以神道教士身份來港傳教,退休後覓得此地經營有機農場。他以桑果釀酒以桑葉製茶,在大自然裡找回純粹的快樂。農莊裡層層而上的梯田,面積雖不是很大,所栽種的植物數量也不多,唯獨60多棵桑樹生長得格外茂盛,從入口的樓梯小徑開始,一直延伸至農莊的中央,可見它們都得到品川先生的悉心照顧。
詳細故事:在大自然裡感受初生能量
-
《炳記銅器》
聯乘器物碩果僅存的打銅工藝
位於油麻地咸美頓街,擁有超過80年歷史的《炳記銅器》,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手打銅器店。當年由陸炳創立,再由陸樹才及陸強才兄弟接手,二人由18歲入行跟著父親做學徒,打銅到今天已年過80歲,見證了塑膠產品出現之前,本地銅器市場的興盛;而在行業日漸衰落之際,仍堅持打銅為樂。兩兄弟守著老店逾半個世紀,除了因為繼承了父輩的家業外,更多是對傳統工藝那份不捨的情懷。
-
《ONE DAY》
聯乘器物以氣味來說故事
《ONE DAY》由本地調香師MICHAEL創辦,他曾飛往韓國完成香水課程,其創作靈感大多圍繞著他旅行的經歷,希望能以氣味將該地方的故事和回憶記錄下來。對他而言,調香因此不僅是一種工藝創作,更是連繫記憶與想像的橋樑,承載著發生於某年某日的某個故事。而《ONE DAY》推出的烏龍茶味香水,更於2022年榮獲第8屆ART AND OLFACTION AWARDS,「ARTISAN」組別的GOLDEN PEAR大獎,成為歷來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香港在地香水品牌。
-
《福和雍》
聯乘器物港式優雅點心茶館
位於中環娛樂行的《福和雍》,希望傳承當年洋行買辦們的文化精神,重現東西文化交匯的起點,以茶和點心作為媒介,帶領大家再次體驗這種港式優雅的生活面貌。他們從世界各地搜羅優質茶葉,更聘請了前福臨門國福樓點心部主管,擁有40年經驗的黃志生師傅親自主理點心,希望香港人能在呷一口茶,或嚐一口點心的同時,品味到這種最初也是最地道的文化滋味。
詳細故事:《福和雍》巧手製作精緻過年糕點
-
《香港酒造》
聯乘器物栽種在地釀酒農作物
《香港酒造》是一個專門種植釀酒農作物的香港品牌。創辦人之一的TOM,早於2017年便開始研究香港農業再發展的可能性。他們首先在錦田黎屋村開設農場,以魚稻共生的方式賺取收入,同時試種用來釀製清酒的酒米山田錦,最後成功把酒米運往日本,製成第一款以香港農作物釀成的清酒「沈清」。接下來,他們將會推出有氣米露以及開始種植啤酒花,繼續探索本地農業的可行性。
-
《甲乙丙工作室》
聯乘器物植根社區深耕細作
《甲乙丙工作室》位於深水埗鴨寮街,外表看來是一間充滿懷舊氣息的自助士多,直至打開隱藏的大門後才會發現店內別有玄機。原來店內的空間才是主角,這裡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辦威士忌品酒會,亦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工作坊、體驗班、興趣班,包括紮染、烘焙、攝影、花藝、咖啡拉花等。四位創辦人如同貪玩的大細路,只想通過這個秘密基地連結區內街坊,一起尋找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
《GOD DAG》/《SOY.SOLA》
聯乘器物承傳籐織與裁縫的工藝美學
《GOD DAG》是北歐語「GOOD DAY」的意思。顧名思義,品牌的宗旨是希望能讓大家被美好事物包圍。LOCHING與CHANNY自2017年於灣仔富德樓起步, 翌年更開創了「MADE IN HONG KONG」的衣服品牌,與一班超過40年經驗的裁縫合作製造出可穿一輩子的日常服。《SOY.SOLA》則是LOCHING於2016年成立的個人品牌,以研製籐器及各種編織技藝為主,讓傳統工藝之美,豐富我們的生活。
更多故事:《GOD DAG》珍惜香港製造
-
《女布社》
聯乘器物以布藝品成就社區連結
2013年成立的《女布社》,是由一班需要擔當照顧者或擁有不同家庭崗位責任的婦女所組成的社會企業。宗旨是「資產為本」、「宣揚環保」和「社區服務」。她們各自都擁有紡織、縫紉技能,有些更是昔日的車衣女工。自組結社,其實就是為了讓婦女們可再展所長,並藉著提供度身訂造的布藝產品以及經濟實惠的改衣服務,在推動本地製作的同時,成就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詳細故事:疫情下《女布社》客製化口罩
-
《染樂工房》
聯乘器物分享屬於香港的顏色
成立於2012年的《染樂工房》,是全港最具規模的天然染工房,其探索剩餘食材再造可能性的厨餘染色計劃,於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廣爲人認識。位於元朗的藍草園工房更用廚餘培植出曾經失落於香港的本地「客家藍」,讓石硤尾JCCAC的工作室能擁有全香港最大──容量達1噸的藍染染缸。《染樂工房》提供各種環保藍染工作坊、天然厨餘染色工作坊,希望透過染布工藝,把食物的故事、染藝的樂趣帶給大家。
-
《奶茶通俗學》
聯乘器物以動漫推廣香港茶記文化
崔氏兄弟HAZE和LONG自小就「奶茶上癮」,憑著這份痴迷,二人8年前開始《奶茶通俗學》研究計劃,除分享以奶茶為主的內容外,也醉心研究本土茶餐廳文化,再把親身落區的觀察及感受化成漫畫及動畫短片。其近作《下午茶之狂想曲》系列動畫,將件件熟悉的茶記美食和食客伙記之間的生活日常,以幽默嶄新的手法呈現觀眾眼前。二人渴望終有一日,這種香港獨有的茶餐廳文化及美學可以揚威海外。
詳細故事:崔氏兄弟力將本土美學全球化
-
《TEADDICT》
聯乘器物將茶記獨有的奶茶風味融入家中
PANDORA曾到斯里蘭卡學習茶葉分級及拼配知識,學成歸來後於2015年創辦了《TEADDICT》。品牌由錫蘭茶園直接進口茶葉,再在香港廠房調配及生產成茶膽。其四款「冰室茶膽」,乃針對茶餐廳沖製出來的奶茶、檸茶、鴛鴦以及特濃奶茶而特別調製,茶味香醇馥郁,富有濃厚的地道風味。2017年推出的「小郵包DIY套裝」,瞬即熱賣,更深受海外港人歡迎,成為能夠代表香港的手信之一。
-
《梨木製陶所》
聯乘器物從陶泥中捉緊每一次當下
《梨木製陶所》由RYAN與WY於2016年創立,因工作室位於梨木樹而得名。他們相信每一件手造器物都盛載著故事,記錄著我們的時間,還有一切力道和温度;從陶泥中捉緊每一次當下,把生活沉澱而成的感知與想法,完整地注入作品之中,才能創製出能夠使用一輩子的美好器物。早前《梨木製陶所》更主辦了「一本地陶」第一屆陶藝節,連結了本地40多個陶藝單位,推動「香港陶藝」的生活美學。
詳細故事:《梨木製陶所》用平常心看待無常事
-
《零剩研究所》
聯乘器物予廚餘新生以回饋生活
TIMMY和樂諾於2021年成立《零剩研究所》,以推動廚餘回收及加強社區參與為宗旨。每個月自發設立教育街站,親自到不同地區收集廚餘,續將所得運予於元朗復耕的農夫,希望藉此拉近社區內不同持分者與廚餘回收之間的關係,抹走大家對廚餘的負面印象;亦會不定期地舉辦各類型活動,以教育公眾相關的知識,由下而上地實踐並宣揚環境保育、社區可持續發展等概念,最終達至零剩食、零剩物的目標。
詳細故事:《零剩研究所》製肥料回饋田野
-
《SHABIBI SHEEP WORKSHOP》
聯乘器物霓虹都市中的一份平和
《SHABIBI SHEEP WORKSHOP》由SHARON及VINCENT二人於2015年創立。這7年間,他們的出品皆堅持用本地材料以及人手製作,令每件成品各有不同獨特個性。在二人手上,墨守成規的水泥突破了工業限制,幻化成新的模樣,變成花瓶、器皿,甚至融合自家製的調香蠟燭,為生活帶來一份安靜平和。二人擅於運用樹脂與水泥,創作出不同風格的藝術品,將本來的工業原材料,提昇至裝置藝術的高度。
詳細故事:《SHABIBI》的手作水泥藝術
《18/22》.合作品牌
-
《三點水料理》
合作器物《三點水料理》的主理人BEN 和 NICOLA 原本從事文化工作,緣於愛吃更愛煮,兩年前建立自家品牌,希望能夠還原各種「香港味道」,通過味覺讓香港人感受到快樂。《三點水》做出來的不只是食物,更是香港故事。
-
《有記名茶》
合作器物茶文化,一直都是台灣最厲害的軟實力。早兩年,一股珍珠奶茶熱潮席捲了全日本,在新宿原宿涉谷街上,都開滿了各間台式手搖茶店。無可否認,現代台灣的茶文化,厲害之處在於能夠不斷推陳出新,成功打入年輕人的市場,也讓製茶行業得以繼續發展下去。而紥根於大稻埕的老店《有記名茶》,不單見證了台灣茶文化的起承轉合,更有份參與其中。
詳細故事: 《有記名茶》:紥根大稻埕的百年老店 見證台灣茶文化的起承轉合